盛夏6月,走进坐落于揭西县五经富镇富洋路大洋山下的百年元合(广东)食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元合公司”)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酱香味。在酱油晾晒工场,几百个盖着锥形“帽子”的大瓦缸整齐地摆放着,几名工作人员逐一打开“帽子”,对着酱缸里已经发酵变成黑褐色的黄豆进行搅拌,经过一道道传统而严谨的酿造工艺,它们将实现华丽变身,成为浓香醇厚的酱油。
酱油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品。元合公司生产酱油已有百余年历史,一直坚守传统技艺,遵循古法酿造,产品因品质上佳受到消费者青睐。2023年,元合酱油入选第二届“揭阳十佳旅游手信”(名优农副产品类),“元合酱油酿造技艺”被列入揭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坚守古法技艺,酿造舌尖美味
元合公司创始于清朝末年的五经富“元合酱园”,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。虽然“元合”招牌及厂址几经变化,但其古法酿造技艺却传承不断。
“刚才工人们对酱缸里的酱料进行搅拌,这叫翻缸。如果不进行翻缸的话下面的酱料就会晒得不均匀,这样就酿不出好酱油。”元合公司总经理曾维民告诉记者,目前市场上的酱油大部分都是以低盐固态发酵法生产,从原料到成品只需要1个月左右,有些工业化生产的酱油大概只要几天时间,然而在这里,却需要更漫长的等待。“我们坚持采用原有传统古法技艺,延续和传承好酱油生产,从一颗黄豆到一瓶酱油要经过20多道工序400天日晒夜露,中间还要不停地搅拌、淋油,方可得到一瓶好酱油。”
据介绍,元合酱油古法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、制曲、发酵、煮制、二次灭菌和检验等,每一道工序都独具“酱心”。同时,以优质的非转基因黄豆、面粉、山泉水、食用盐为原料,严格遵循“春准备,夏制曲,秋翻晒,冬成酱”的古法,合理地利用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,进行酱油制作。“我们坚守传统,追求品质,坚持纯天然酿造,坚持不用现代化工业原料、化学添加剂,为消费者和顾客提供可以信赖的健康食品。”曾维民说,元合酱油呈天然红褐色,油光晶亮、豉香浓郁、味道鲜美、风味独特,受到消费者的欢迎。
拓展销售渠道,产品卖向全国
6月10日至12日,在佛山市举办的广东省第五届非遗购物节上,曾维民作为代表揭阳地区的非遗推荐官,向观众详细介绍揭阳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,同时展示百年元合品牌独特的非遗技艺和优质产品,现场观众品尝了元合酱油,感受这项非遗技艺带来的独特口感……
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企业的营销宣传显得尤为重要。为进一步扩大元合酱油知名度,提升品牌形象,2019年起,元合公司持续对产品外包装进行更新换代,向顾客传递品牌与产品价值。同时,为扩大经营渠道,元合公司积极参加市内外各类展销会、博览会,抓住各种线下交流机会,拓展产品销路。
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,“直播带货”正成为新零售时代的消费新趋势。元合公司及时调整商业模式,搭上直播电商快车,成立了专门的直播团队,开展网络平台、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销售。如今,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,元合酱油销售到了全国各地,把美味健康的产品送到千家万户。
推进文旅融合,赋能乡村振兴
元合公司地处大洋山下,整个厂区坐落在一片绿植之中,没有任何工业化的痕迹,反而有点古色古香的韵味,环境十分优美,说它是个微型公园或者景区都不为过。
近年来,该公司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,投入资金建设4800平方米晒场和2000平方米“园林式”生产基地,实现晾晒、生产、包装等环节的“可视化”;并开设“百年元合文化展厅”,深度打造集生产与观光旅游、了解“非遗”于一体的“旅游工厂”,作为元合酱油酿造技艺保护单位的新酱园,以非遗文化推动产业发展。“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,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观光点,大家可以过来参观酱油的生产过程,了解老酱油的传统工艺,让更多人关注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,关注老手艺。”曾维民说。据悉,目前,元合公司生产基地已陆续接待来自各地的研学团队到这里参观学习。
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近年来,五经富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署要求,立足镇情实际,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带动乡村振兴。“为加快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,我们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利用,积极引导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流转。目前已流转部分土地支持元合公司扩大生产规模,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。”五经富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吴庭鸿告诉记者。
天道酬勤,商道酬信,业道酬精。“接下来,我们会珍视先辈留下的无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铭记先辈创业的初心,勤勉工作,信守承诺,坚守匠心,善于学习借鉴,博取众家之所长,继续把美味健康的元合酱油送到千家万户。”曾维民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