鲤鱼跳龙门

“龙门”又称“禹门”。故事出在“大禹治水”。大禹为民间治水解除了水患,鲤鱼欢跳起来。这个节目由七八条赤膊大汉高擎大金鲤,欢跳几次后鲤鱼嘴里就喷火吐珠,龙门也随之火珠喷发如同浪花飞溅,满江金鲤蹦跳,十分好看。舞火龙又名“烧龙”。龙以篾作骨,以纸或布塑外壳,彩成青龙或金龙,长二十余米,九节或十几节连成,节节装有火箭。舞时,龙由十五个头戴草帽,身穿裤衩的赤膊大汉高高擎起,前头一壮汉高举连柄火球导路,龙随火球摆动前进或腾跃或潜游翻滚,活泼欢乐。他们锣鼓喧天,划动“火蛇”绕场三匝,然后用香火或“火蛇”点燃各节的火箭引线,此时,火龙疾走如飞,万箭齐发,口吐彩珠,星星点点,呼呼啸叫。顿时,白雾迷蒙,火龙时隐时现,气势雄浑,辉煌壮观。时代在前进,技术在革新,近80,90年代加上电动控制,龙的两眼电光闪闪更为形象生动。开放改革以来,人们已不局限于闹元宵烧烟架,舞火龙了,乡镇里逢着诸如校庆、大桥落成、中秋联谊会等喜庆日子也举行了这两项艺术活动。它植根于人民群众中,历史悠久,深为人民所喜爱。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