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揭阳首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拔的54名处科级干部接受面试。一大早,市委书记陈绿平就来到面试所在地揭阳市委党校看望考生,“欢迎你们,感谢你们对揭阳的信任,对揭阳的厚爱!”
陈绿平坦诚地告诉考生,揭阳是一个欠发达地区,当前正在全面推进打造粤东发展极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实践,人才是揭阳腾飞以至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,“我们希望通过阳光选人的工程,能够在揭阳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、尊重劳动的氛围,进一步匡正用人之风,尤其要树立一个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,最核心的一条是让所有人才,让所有有志于推动揭阳发展的人才,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。”
他还现场向考生传授考试心得:“把心神稳下来,展示出平时的能力和水平就够了,越想‘展示’就越变成‘形式’啦!”一席话,赢得了考生们的热烈掌声。
据笔者了解,新一届揭阳市委在选人用人上动作之频繁、力度之大在揭阳历史上尚属首次。2011年底至2012年7月,短短半年多时间,揭阳大规模公推公选了4批领导干部共73人。
今年上半年公选,揭阳市委再次大手笔拿出54名处科级领导干部职位首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拔。据统计,本次512名报考人员分别来自12个地市,外市报考人员共有66人。
“用考生的话来说,他们‘敢来,就是不会被暗箱操作,愿意来,就是被揭阳的发展前景所吸引’。”揭阳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叶少明告诉笔者。
这次面试的试题也给考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揭阳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张晓梅认为,“立足于岗位需要,实操性很强。”她这次报考的是珠海(揭阳)产业转移工业园党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,其中一道题目是:“假如你是分管领导,接到群众举报,反映某企业违规偷排废水,你如何处置?”则可以直观反映考生的实操和应急能力。
“考是为了选,选是为了用。我们设计的题目一道是带有理论性的,一道是带有实操性的。着重考察的不是考生的快速反应能力,而是平时的知识积累。就是把题目提前告诉考生,也一样能分出水平高低。”叶少明表示。
对于面试评委们的组成,揭阳市委也颇费心思,在不低于30人的“评委团”里面,市直部门一把手占据大多数“席位”,“可以说,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,一是切实选出年轻有为的干部,二是对现在的部门一把手也是个教育的过程,倒逼他们去加强思考和学习,充实知识。”叶少明表示,揭阳市委实施选人用人阳光工程,并将把它作为推动揭阳跨越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巩固下来,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任用中,推进公开选拔工作常态化、制度化。(记者 陈作成 达海军 通讯员 揭组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