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经富包粄


广东省揭西县客家地带的一种风味小吃,把大米做成米浆,然后用蒸汽蒸成一张类似河粉一样的薄膜,做法跟炊肠粉一样。然后放些猪肉豆干、咸菜、南瓜等做馅,再把这些馅四个角包起来。

包粄从下锅蒸制、包好到客人嘴里,20秒可以完成,新鲜热辣。包粄要趁热吃,不要太斯文,才能吃出其中味道。手拿着就吃,筷子、碗碟都不用。把手洗干净,用手一抓,由于太烫,十只手指必须轮换,不停地跳动,好像弹钢琴,才不致于被烫伤,嘴巴还得呼哧呼哧把热气吹出去。特别是在冬天吃完包粄,十只手指像通红的葡萄。
包粄馅料很多,有包豆角的、有包咸菜的、有包豆干的、还有包饭匙菜的。饭匙菜的包粄是人们最喜欢的:润而不湿,干爽而不燥。透过粄皮,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嫩绿的饭匙菜馅,像夏天少女穿白色裤子,让人浮想联翩。趁热一咬,饭匙菜滑嫩的味道直透心里,油绿的菜汁从手掌指间流出,嘴角边也会挂上几滴,味道真是好极了。

包粄起源何时,本人没有考究过。有人说,这与客家人先祖吃饺子的饮食习惯有关。包粄实际上是水粄包点菜馅,是揭西、丰顺一带客家特有的美食。包粄用的水粄虽然与广州的沙河粉差不多,都是用大米磨浆蒸制而成。但水粄却有它特有的风味:皮薄、爽滑、有韧性,包菜馅不会破,切成粄条可以切得很细不易断且有弹性,炒起来也不会粘、糊。这主要因为水粄蒸制对米质、水质要求很高,蒸制工艺讲究。米要用好米,一般要把米泡一个晚上约12小时,然后把米带水放在石磨上,把米磨成米浆。农村传统磨浆是一人将泡软、泡透的米连带适量的水放入石磨,一人推磨。这样磨出来的米浆比机器粉磨的米浆要细腻、均匀得多。磨好的米浆用“锡盘”(用马口铁制的蒸盘)放在大铁锅里蒸。锅大,蒸盘也要大,用柴草烧,火要猛蒸气才足。锡盘浮在水面蒸,双面均匀受热,一次只蒸一张。猛火十几秒,即可打开锅盖,见到锡盘中的水粄起泡,即为熟。水粄蒸好起锅后在盘里四周用筷子划一圈,中间打个十字,一张水粄即变为四块,趁热把已经炒好的咸菜、豆干、豆角、饭匙菜馅放在小块中间,四边往中间折,变成一个很漂亮的四方形,即为一个漂亮的手抓包粄。

文章节选: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2207646.htm

留下评论